廣州PM2.5的治理方法,廣州治理空氣質量“九字訣”
廣州早在1984年便開始建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并在全國范圍內“領跑”。2008年起,廣州市就開始在監測點位逐步增加PM2.5監測;2011年底,全部11個國控監測點均建成PM2.5自動監測系統,為廣州市2013年在全國第一批將PM2.5納入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指標、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奠定了堅實基礎。至2020年,廣州市已建成52個能全面監測PM2.5等六項主要污染指標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并實時向市民發布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廣州市不但在近地面布點監測方面不斷突破,同時積極探索不同高度的垂直監測。2014年,廣州市依托廣州塔,在廣州塔地面、118米、168米、488米分別設置4個自動監測站,建成廣州市空氣質量垂直梯度監測網。垂直梯度監測網位于廣州市核心區域,也位于珠三角的中心,目前是全國垂直高度最高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梯度站,監測數據可客觀反映城市內近地層污染物垂直分布狀況,多年來助力于廣州市開展污染傳輸、高空反應機制、垂直遙感監測等前沿監測及科學問題的探索。
此外,為識別廣州PM2.5的主要來源,量化各來源貢獻,為廣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和方向,2014年以來,廣州持續開展PM2.5來源解析工作;2015年,廣州作為全國第一批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試點城市開展了源清單的研究。
此后,廣州把PM2.5來源解析及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從專項研究轉為業務化工作,每年動態更新PM2.5解析結果和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為污染控制決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提供技術支撐。
2014年廣州提出“減煤、控車、降塵、少油煙”的治氣“九字訣”,不斷深入推進落實。在“減煤”方面,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省下達廣州市三年減煤199萬噸任務,2020年1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比再減煤約164萬噸。
“控車”方面,不斷提升新車準入標準,全市行政區域禁行黃標車和黑煙車;累計投放新能源公交車超1.4萬輛,投放純電動巡游出租車超1.3萬輛,全市591臺城市配送車輛全部采用純電動貨車;強化在用車監管,開展車用柴油和尿素質量抽檢;設立31個機動車排氣抽檢點,2020年1至11月在道路和停放地抽檢柴油車3.9萬輛次,對不合格車輛實施處罰并限期維修,遙感監測柴油車127萬輛次。
“降塵”方面,制定建設工程綠色施工圍蔽指導圖集(V2.0版)、揚塵防治“6個100%”管理標準圖集(V2.0版)等,規范細化揚塵防治相關標準措施。通過運用視頻實時監控、無人機飛行巡查、督導組現場巡查、揚塵在線監測設備自動預警等先進技術,提升監管的全面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全市5000余臺環衛作業車輛每天對道路進行機械化清掃、高壓沖洗,城市公路及主干道機掃作業率達到100%。
“少油煙”方面,不斷強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2020年完成293家家具企業整治。2018年以來,組織410家重點企業實施“一企一方案”綜合整治,872家重點監管企業開展銷號式整治;協調加油站夜間卸油,引導錯峰加油。組織開展主要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加油站等重點區域周邊走航監測,建立“問題診斷、管控建議、執法支持、動態評估”的工作模式。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廣州市2021年計劃啟動大氣環境預警防控網絡建設,進一步強化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科技支撐,全力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廣州市不但在近地面布點監測方面不斷突破,同時積極探索不同高度的垂直監測。2014年,廣州市依托廣州塔,在廣州塔地面、118米、168米、488米分別設置4個自動監測站,建成廣州市空氣質量垂直梯度監測網。垂直梯度監測網位于廣州市核心區域,也位于珠三角的中心,目前是全國垂直高度最高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梯度站,監測數據可客觀反映城市內近地層污染物垂直分布狀況,多年來助力于廣州市開展污染傳輸、高空反應機制、垂直遙感監測等前沿監測及科學問題的探索。
此外,為識別廣州PM2.5的主要來源,量化各來源貢獻,為廣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和方向,2014年以來,廣州持續開展PM2.5來源解析工作;2015年,廣州作為全國第一批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試點城市開展了源清單的研究。
此后,廣州把PM2.5來源解析及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從專項研究轉為業務化工作,每年動態更新PM2.5解析結果和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為污染控制決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提供技術支撐。
2014年廣州提出“減煤、控車、降塵、少油煙”的治氣“九字訣”,不斷深入推進落實。在“減煤”方面,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省下達廣州市三年減煤199萬噸任務,2020年1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比再減煤約164萬噸。
“控車”方面,不斷提升新車準入標準,全市行政區域禁行黃標車和黑煙車;累計投放新能源公交車超1.4萬輛,投放純電動巡游出租車超1.3萬輛,全市591臺城市配送車輛全部采用純電動貨車;強化在用車監管,開展車用柴油和尿素質量抽檢;設立31個機動車排氣抽檢點,2020年1至11月在道路和停放地抽檢柴油車3.9萬輛次,對不合格車輛實施處罰并限期維修,遙感監測柴油車127萬輛次。
“降塵”方面,制定建設工程綠色施工圍蔽指導圖集(V2.0版)、揚塵防治“6個100%”管理標準圖集(V2.0版)等,規范細化揚塵防治相關標準措施。通過運用視頻實時監控、無人機飛行巡查、督導組現場巡查、揚塵在線監測設備自動預警等先進技術,提升監管的全面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全市5000余臺環衛作業車輛每天對道路進行機械化清掃、高壓沖洗,城市公路及主干道機掃作業率達到100%。
“少油煙”方面,不斷強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2020年完成293家家具企業整治。2018年以來,組織410家重點企業實施“一企一方案”綜合整治,872家重點監管企業開展銷號式整治;協調加油站夜間卸油,引導錯峰加油。組織開展主要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加油站等重點區域周邊走航監測,建立“問題診斷、管控建議、執法支持、動態評估”的工作模式。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廣州市2021年計劃啟動大氣環境預警防控網絡建設,進一步強化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科技支撐,全力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